加入收藏
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沿背今更红
发表时间:2020-05-27     阅读次数:     字体:【



本报记者 朱 力 骆 辉

  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老阿姨”龚全珍的家乡。

  开国将军甘祖昌,1957年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务,带着家人回到家乡沿背村投身家乡建设,修水库、建电站、架桥梁、改造冬水田,把贫穷落后的沿背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然而,在甘祖昌1986年去世后,沿背村不仅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乘势而上,反而因各种原因停滞不前,2011年被确定为省“十二五”贫困村。

  让沿背村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既是甘祖昌的夙愿,也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必答题。

  好作风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及沿背村民重拾甘祖昌将军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路。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沿背村看变化、访农户、观产业、探发展,感悟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热,感受百姓幸福生活的红火。

  红色培训——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三年来共培训学员4.4万名

  沿背是一片红色沃土,“舍命护下一支枪,种下燎原一把火”的莲花一支枪保存者贺国庆生长于此;沿背是一座精神高地,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龚全珍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故事感动全国。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对甘祖昌、龚全珍的感人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省委书记刘奇在萍乡市调研时要求,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加强红色文化阵地建设,传承弘扬甘祖昌将军严于律己、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永葆本色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课题已出,只待作答。2016年6月,萍乡市委、市政府在组织多次专题调研,听取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后决定筹建甘祖昌干部学院,把沿背村建成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在更广范围内弘扬和传承甘祖昌将军精神。

  干部学院如何建?有人提出按照“圈地建楼搞培训”的一贯做法,建好房子、请来老师、招来学员,即可开始办学;也有人反对,建设封闭式学院办学成本高、特色不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弱;还有人建议,甘祖昌将军的精神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心为民”,如果建设干部学院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岂不更好?

  探索尝试、边做边改,一所“没有围墙”的干部学院雏形在2016年底浮出水面——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创“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的培训新模式,把在培训中产生的收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村民。

  课堂设在田野,让甘祖昌将军的精神可感可学。学院把绝大部分教学课堂设在当年甘祖昌回乡当农民时带领乡亲们建的水库和桥梁、绿化的山岭、改造的冬水田,以及周边的红色资源所在地,让学员身临其境,感悟峥嵘岁月,探寻甘祖昌将军的心路历程,让学员的心灵在历史和现实碰撞中受到强烈震撼。

  学员吃住在农家,培训产生的收益让利于民。建院之初,学院就采取“村民自营+学院指导”的模式,鼓励和引导村民利用既有住房改建“培训民宿”,把学员安排在村民家吃住,并按一定标准把餐饮和住宿费用交给村民,让村民在经济上得到实惠。自学院接收首批学员至今的三年来,仅民宿收入一块,就让55户村民增收560余万元,户均增收10万余元。

  村民变身“红培”专家,人人讲好将军故事。建院至今,有一堂课每天都有,那便是红色情景剧——采茶剧《并蒂莲花》。这部采茶剧的演员全部来自村民,他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排练演出,大家用浓浓的乡音、本色的表演,形象生动地演绎着发生在甘祖昌将军和“老阿姨”龚全珍身上的真实故事。不停地演、多次地看,如今的沿背村民,人人都能把甘祖昌将军和“老阿姨”龚全珍的故事娓娓道来。

  学院自2016年10月开办至今,已累计接收来自国内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央部委、各级党政机关的4.4万名学员,使甘祖昌将军精神再次广泛传播、大力弘扬。

  红色堡垒——融入红色基因,建设坚强堡垒,打造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徐永兵,省水利厅干部,2018年10月被单位派到厅定点帮扶的沿背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皮肤黝黑、身体强壮,老家在抚州东乡的他却能操着一口莲花方言与村民打招呼,徐永兵的一言一行像极了沿背村的汉子。“我就是沿背的一个村民,驻村一年多来,学会了下地插秧、上山种树、池塘捞鱼、大棚种瓜。”徐永兵笑着说。

  当徐永兵带着记者在村里采访时,村里的老百姓见到徐永兵总是热情打招呼,都想拉徐永兵到家里坐一坐、喝杯水。而谈及徐永兵,村民普遍认为“徐书记人好,能干事,大家都愿意听他的”。

  像这种村干部和村民亲如一家的场景,在2015年之前有一段时间,沿背村难以看到。坊楼镇党委书记胡庭杰告诉记者,沿背村由甘祖昌时代的富裕村,蜕化为贫困村、空壳村、软弱涣散村,与村“两委”班子不作为、不善为密切相关。“2015年之前的村‘两委’班子中,有两名村干部因中饱私囊受到处分。这样的班子,不仅不干事,还坏事,老百姓对他们彻底失望,还谈什么指望他们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胡庭杰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村“两委”班子,筑牢坚强组织堡垒,是前提,也是关键。以传承甘将军精神为前提,一系列建强村“两委”班子的组合拳相继打出:

  ——强化党的组织建设。2018年将沿背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原则,在将军情土特产公司、文艺演出队、红沿合作社、农业产业发展办公室、特色民宿管理部设立党支部,将全村党员配置到各产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各项产业建设,引导村民、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强化青年党员培养。2016年以来,发展了一批文化素质高、致富能力强、年轻有朝气的农民党员,这批党员已成为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特别是对年轻党员实行跟班学习、外出培训,给任务、压担子的培养方式,促进他们成长。

  ——强化制度落实。建立健全相关村级制度,重点抓好“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实,帮助党员干部养成决策讲民主、办事讲公平、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好习惯;建立村“两委”周会制度,定期通报上周工作,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创建党建品牌。与省水利厅、甘祖昌干部学院开展支部共建、院地共建,擦亮党建+志愿服务、党建+产业、党建+环境整治等品牌。在省水利厅的推动下,该厅91名党员领导干部与全村91户贫困户“结亲”,手牵手共筑小康梦。

  好班子、好作风又回来了。这一点,今年76岁,在20岁出头时就当了生产队长,一直跟着甘祖昌干了多年的老党员李伏林有发言权。他说:“现在的村干部有点甘祖昌时代的味道了,勤劳朴实、廉洁为民。这样的干部我们喜欢。”

  有了好班子,致富有路子。2017年底,沿背村实现整村脱贫,贫困人口占比由2014年初的17.2%到全部清零,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10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1万元增长到140余万元。

  红火生活——有事干、有钱挣,源头活水浇灌美好未来

  村民苏柱林开办的8号民宿,干净整洁的庭院、窗明几净的房间,一切显得那么温馨。而在几年前,苏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苏柱林和妻子吴六娥办起了民宿,几年下来,民宿收入及销售土特产就让他们家挣了十多万元。记者见到吴六娥时,她正在收割油菜,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听说学院马上又要开班了,我要抓紧时间把油榨好,还要多种些蔬菜,让学员吃上地道的农家菜。”

  如今的沿背村,人人都跟吴六娥一样,大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沿背村党总支书记苏根林说,村民的变化,从“麻将桌上”可以看出:5年前,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处处可见打牌的人;如今,全村几乎没有麻将桌了,因为大家都忙着产业发展,根本没有时间打牌。

  的确,今天的沿背村,“红色培训+民宿”“红色培训+演艺”“红色培训+交通”“红色培训+购物”“红色培训+农业”,让村民有干不完的活、挣不完的钱。

  2019年6月,沿背村获评“第六届江西省文明村镇”。莲花县委书记张运来认为,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是“明星村”,除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外,最重要的是提振了村民精气神。

  村民谢其林说,现在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都来村里学习甘祖昌将军精神,我们应该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搞好,把美丽文明的沿背新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不能给甘祖昌将军丢脸!村民刘金娇说,我们要传承甘祖昌将军的精神,勤劳苦干、团结互助,共同走上小康之路。

  “村民参与有干劲,乡村振兴添活力。”甘祖昌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林俊江表示,在学院的带动下,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都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投入到发展建设上来,形成了院地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5月15日,甘祖昌干部学院迎来疫情之后的第一批学员,沉寂了4个多月的沿背村又热闹起来。我们相信,沿背村民的日子必将越过越红火,沿背的未来必将越来越美好。


 
上一篇:两年前,《江西日报》整版报道《沿背红了》,今天又推出重磅报道《沿背今更红》。
下一篇:南溪河畔春潮涌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